美国信用卡常见问题
【2025.07】添加了一些内容
【2025.04】1.0版本发布
简要介绍
这期来给大家总结一下美国信用卡的常见问题,属于是楼主在之前的帖子里没有提到的,或者比较碎片化的知识。
省流结论
如果想直接省流看结论,楼主总结了以下几点:
- 信用卡额度不是越高越好
- 没有SSN不影响积累信用记录,但是影响玩美卡
- 不建议大多数人拉满524和MDD
Q:信用卡额度越多越好吗?
A:不是。很多人觉得信用卡额度越多越好,可以吹嘘。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,额度应该与自己的消费能力相匹配。
大家应该都知道总Utilization不应该超过30%,否则会极大的影响信用分。然而也不能太低(常年保持在1%~2%),否则被银行认为你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客户,会潜在地影响后续申卡。
比如,Citi,C1,USBank非常看重这点。这些银行的逻辑是“你都不在现有的信用卡上花钱,那你凭什么来薅我的羊毛”?你得刷卡银行才有钱赚啊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批卡之后却喜提地板额度(比如500),连完成开卡奖励都不够。
针对这种情况,如果额度太高,大家可以适当性的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把额度降一点,建议把Utilization保持在5%~10%左右最佳。
Q:为什么我在银行A,B,C有很高的额度,而申请了银行D的额度很低?
A:首先这种情况不是绝对。如果发生了,跟你个人消费习惯有关系。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银行D认为你已经在前面三个银行有了很高的信用额度而却不咋花钱,Utilization很低,所以不想给你高额度。
另外这跟银行承受能力也有关系。银行既然给你批这么多额度,就做好了你卷钱跑路的准备。只给你批500可能银行只能承受这么多的损失...
Q:Utilization(Credit Usage)太高,提前全部还完行不行?
A:大家应该都知道每月的Utilization不应该超过30%,否则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信用分。但是也不宜太低,甚至为零。
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是,我每个月的花销很大,我在每月出账单前提前付清,可以避免Utilization过高而伤害信用记录。但是另一方面,如果Statement Balance为零,会被银行认为你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客户,也会影响后续的申卡。所以最佳的方式是提前还钱,把Utilization控制在5%~10%左右最佳。
另外提一手,每个月提前还钱然后再刷卡,是属于典型的骑车行为,有风险。每个银行的风控也不同,Chase可能比较勉强,但你在USbank试试。
Q:没有SSN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吗?
A:没有SSN不影响信用,但是影响申请信用卡。一字之差,谬以千里。
没有SSN不影响积累信用记录,大家放心开卡,信用记录越早开始越好,后续等SSN申请下来后会自动匹配信用记录。
虽然不影响积累信用记录,但是影响申请信用卡。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美卡都需要SSN/ITIN,所以如果没有SSN可以先开Boa。
没有SSN影响玩美卡吗?虽然不绝对,但影响非常大,因为大多数美卡都需要。的确有人杀出了一条血路,但是你确定要学吗?不推荐。花点心思早点把SSN搞下来才是硬道理。
Q:楼主之前推荐的两年8张卡是什么逻辑?为什么不是哪张卡奖励高冲哪个?
A:楼主之前讲过,信用卡就分自营卡和联名卡两种。关于之前的推荐,是楼主从所有银行自营卡中,精心挑选了8张最值得拥有的卡。关于哪张卡奖励高冲哪个,这个并不是不行,但问题还在于联名卡日常涨点性价比太低(云居民当然不用考虑这一点),所以强烈建议把日常卡该备齐的备齐,之后就随意了,当然可以哪张卡奖励高冲哪个。
另外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是,拉满524就是这种逻辑,用最短的时间,较低的下卡难度,最少数量的HP,拿到最多的开卡奖励,即使这些卡不适合你的需求。但这真是你想要的吗?根据楼主实测,大部分人不适合。详细见《美国信用体系详解和推荐》524逻辑部分。
Q:应该把Chase 524拉满再考虑其他的卡吗?
A:完全不需要。不知道为什么,仿佛所有人都在无脑告诉你应该先考虑524,这完全是非常荒唐,且被洗脑后的结果。楼主反复强调,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需求申卡,各种联名卡,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用得到就乱申?在《锐评各大银行点数系统及估值》帖子中楼主的引用原作者认为Chase值得长期的卡只有CFF一张和CSP值得商榷。这一点说实话有点极端也因人而异,楼主本人还是认为三剑客可以长持的。而综合考虑下,Citi明显要比Chase的卡好太多了。所以相比于524,应该尽快的把这些好卡搞下来。
有非常多的案例是,很多人524拉满之后导致Bilt,Citi,VX,USBank这些好卡批不下来,大多数原因都是“近期新账户或HP太多”(因为这些卡HP敏感),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继续。而这些日常卡的性价比难道不比联名卡高很多吗?除非你是绝对刚需联名卡,楼主之前给大家规划的两年八卡性价比已经很高了,开好了再来搞联名卡也不迟。所以524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,只要把时间线规划好,基本不用太担心。
想一个问题:有多少人把524开满,结果因为近期HP太多而无法继续(Bilt,Citi,VX,USbank)?所以很明显这4家银行的日常卡远比Chase那两张联名卡的性价比要高的多得多(对于大多数人)。
Q: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刚需联名卡?如何定义“刚需”?
A: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联名卡,主要就是看你是否会使用他们的服务。关于定义“刚需”,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,但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。比如,每个月只住一次其实远达不到“刚需”,这个频率还是太低,通用旅行卡足够用了。真正刚需的人,比如一些商务人士,一年之中有1/4或一半的时间在出差,这种才叫刚需。
Q:如何正确的进行MDD?适合哪些人?
A:综合考虑大部分人不应该拉满524,用理智的角度MDD不适合大多数人。如果你真的刚需某个航空酒店,那就去做吧,楼主并没有拦着你,你想好就行。另外绝对不推荐新手(一年信用记录左右)冲MDD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你第1张卡没有过,那就不要申请第2张了。当你申请第二张时系统是输入相同的数据到同一个模型,所以肯定会被拒。综合来看,MDD只适合有一定信用记录的人(2~3年,近期HP不会太多)和刚需航空酒店的人。
免责声明
最后,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,适合的方式天差地别,无法使用同一套方式适合所有人。不可否认的是,争议必然出现。这些帖子可能无法改变你现有的观念,你喜欢怎么折腾随意。但是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还是一张白纸,希望你们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所谓的“盲目跟风”。内容仅作参考,不构成最后入坑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