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使用美卡积分换回国机票?
【2025.07】小幅度更新过时内容
【2025.04】1.0版本发布
简要介绍
最近看到大家还是有需求关于如何用信用卡积分换回国机票,毕竟大多数人是因为这个“羊毛”才入坑的点数卡。那么本人在上期关于锐评银行点数讲过,换里程票有各种各样的限制,学习成本高,并不是每个人都玩的来。
据楼主观察,很多人缺少基本常识,大多数问题一上来就是“回国怎么怎么换商务舱”,啥信息没有。坐标在哪?换哪一家公司?手上有哪些卡?妥妥三无产品。对于这种问题,从你发帖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你不适合这条路。如果你真的有认真做攻略,你怎么可能会问出这样的问题?动手能力强的人已经看攻略开干了。想要薅羊毛,又不想花时间研究,怎么可能呢?
如果你真的有研究,那么正确的提问方式是把问题详细描述清楚,第一次做有几个实操细节不懂很正常,很多人还是很乐意解答的。
内容结构
那么这一期就再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基础的理论知识,虽然在之前介绍联名卡时有提到,这里再整理的更细节一点。
这个帖子会告诉你
✅理论部分:根据自己的坐标选择合适的航线,里程获取来源等
不会告诉你
❎实操部分:如何进行换票出票等。因为根本讲不完,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研究,而在执行过程中也YMMV。
省流结论
楼主在进行适用人群分类时,考虑到两个方面:里程获取来源和航线数量。理想状态下,当然是一家公司的里程获取来源越广越好,航线越多越好,这样能适用更多人群。
- 适用于大多数人:国泰航空,长荣航空(仅限单程)
- 适合一部分人:星空联盟
- 适合极少数人:美国航空,达美航空,星宇航空
- 几乎不适用:国内航空公司
- 适用于所有人,不支持里程:大韩航空
反思
在开始之前,回忆一下上个帖子中楼主提出的问题。想用点数换商务舱回国的票,你了解过以下情况吗?
- 打算换哪家航司,哪个航线?去哪里搜票?需要多少点数?
- 里程票兑换有哪些限制?你想兑换的航司放票规律是什么?
- 如何兑换这些票?换里程票有时可不是直接把点数转到对应航空公司这么简单,有的时候是需要通过A航司搜票,B航司的里程出C航司的票,有时则需要打电话才能出票。研究过吗?愿意花时间吗?
- 知道兑换细节吗?踩过哪些坑?有一些东西必须踩过坑才知道,没踩过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手。
- 能不能给其他人出票?各家航司都有什么规定?
如果这还没有劝退你,那就证明你还是想薅大羊毛的。既然有想,那就要花时间做攻略,而不是指望人家把答案喂到嘴边。拒绝伸手党,从我做起。
鉴于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常识,这个帖子将做基础科普。根据你的坐标,选择合适的航线和航司,进一步选择里程来源信用卡。这个帖子会告诉你理论部分:根据自己的坐标选择合适的航线,里程获取来源等;不会告诉你实操部分:如何进行换票出票等,自行研究。
所以,丑话讲在前面:有什么不懂的,包括本文中提到的某些航司,自行做功课。
里程票及航线介绍
在购买机票时,对于这些长途航线,有些人对两舱比较在意,而有些人则不在意。在实际换票过程中,经济舱肯定比商务舱更加容易。如果你对两舱并不在乎,那么使用积分换票总体来说还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。
关于点数价值方面:如果是换经济舱,大部分情况下低于1.5cpp,所以可以考虑直接用CSR购买,比较省事。商务舱普遍可以换出2cpp左右,应该也是很多人薅羊毛的首选。既然你想要,别人肯定也想要,所以就意味着你需要做更多的功课。头等舱方面性价比可能没那么高,因人而异。
另外一点需要考虑的就是时间。里程票的时间并不像现金票那么灵活,所以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出行时间很有信心,里程票的退改普遍比较麻烦一点。建议参考兑换时间经济舱提前半年,商务舱提前一年,不过有些航司也会放临期票,出发前一个月左右多刷刷。
楼主在进行适用人群分类时,考虑到两个方面:里程获取来源和航线数量。理想状态下,当然是一家公司的里程获取来源越广越好,航线越多越好,这样能适用更多人群。
适用于大多数人:国泰航空,长荣航空(仅限单程)
国泰作为中美主力航司之一,里程来源最广,航线较多,很明显是大多数人的首要选择。内地共有16个航点,美国有6个航点(旧金山,洛杉矶,达拉斯,芝加哥,纽约,波士顿),大概率总有一个适合你。
里程来源:Amex, Citi, C1, Bilt
长荣航空本来也算是一个主力航司,内地和美国同时有6个航点(旧金山,洛杉矶,西雅图,休斯顿,芝加哥,纽约)。但有个问题就是中国大陆出发不可从台湾转机(美国公民除外),所以这个航线只能飞单程,比较尴尬。
里程来源:Citi,C1(不推荐,比例低)
适合一部分人:星空联盟
目前星空联盟经营中美航线的有美联航(LAX,SFO↔PVG,PEK,HKG),加拿大航空(YVR↔PVG,PEK,HKG),全日空,韩亚航空(已被大韩收购,退出星空加入天合后就换不了票了)。
- 美联航共有六条航线,连接的都是中美大城市,人群受众有限。
- 加航仅有从温哥华国内直航,东边城市多伦多居然没有,只有到首尔。美国出发需要到温哥华转机,虽然温哥华能连接美国大部分城市,但是仅能飞到国内北京上海香港,和美联航航点一致,人群受众有限。
- 全日空基本都是幽灵票,需要跟黄牛斗智斗勇,换票非常困难。
里程来源:Chase, Amex, C1, Bilt
适合极少数人:美国航空,达美航空,星宇航空
- 美国航空经营DFW↔PVG,里程来源自家信用卡,未来Citi可转
- 达美航空经营LAX,SEA,DTW↔PVG,LAX↔HKG,里程来源Amex,性价比极低,空中冥币,回国经常需要百万里程
- 星宇航空经营LAX,ONT,SFO,SEA↔TPE,无内地航线,内地航段需单独购买。可以使用AS里程换票,台湾转机同样受限制。里程来源AS信用卡,Bilt
不同于星空联盟比较团结,且点数来源途径尚可较多,这三家情况就不同了。首先适用人群航线最少,里程来源途径也最少,不过优点就是里程比较值钱。由于航点相对固定,如果确定了回国只乘坐这些可以考虑办联名卡。
几乎不适用:所有国内航空公司
国内航空公司包括东航南航国航海航,但问题是基本是连接中美大城市人群受限;二是国内的航空公司的里程基本靠国内的信用卡获得,美卡暂时没有什么途径。有几个例外比如说希尔顿的分可以转海航,不过根据DP有些人转了之后30天都没有到账,形同虚设。
适用于所有人,不支持里程:大韩航空
作为另外一大主力航司之一,大韩航空在内地共有21个航点,美国共有10个航点(西雅图,旧金山,洛杉矶,拉斯维加斯,达拉斯,芝加哥,亚特兰大,华盛顿,纽约,波士顿)。所以理论上适合所有人。如果再不适合,那么你肯定位于某三四线小城市(比如佛罗里达),那就必须飞到最近的一个国际航点。
现在大韩无里程来源途径,自家的信用卡很拉,确实也很无奈。楼主之前的建议是用CSR 1.5订 (现CSR已经移除1.5功能) ,其实对于所有航司来讲经济舱都适合直接掏现金。除此之外可以用其他航司的里程出大航的票(经济舱为主,商务舱基本没有或秒空),但整体和CSP或CSR拉不开太大差距,甚至一些情况下CSR更加合算。
结论
从以上信息可以得知,如果你不是住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,不管是现金还是里程,国泰和大航还是首选。其中国泰换票相对简单,商务舱候补成功概率较高;而大航基本没有里程来源,虽然可以从其他航司出票,但也要考虑可用性:大韩并不会放给合作伙伴太多的票,且需要提前半年左右预定。
信用卡建议
在大家直观的了解完各大航线之后,再来看一看对应匹配的信用卡。Chase的强势在酒店,机票很弱;Citi和Amex的机票伙伴强一点,C1唯一值的可能就是换国泰了。所以按照楼主之前推荐的信用卡组合,八张卡横跨五个银行,已经可以满足几乎所有人大部分的日常和旅行需求了。
其中国泰航空里程来源最广,航线最多,且最容易换票,基本上是大家的首选。第2点和第3点大家按照根据自己的情况来。另外再提一手全日空,首先楼主告诫大家极难出票,需要通过A航司搜票,用B航司的里程打电话出C航司(全日空)的票,而且需要和黄牛斗智斗勇,虽然性价比很高但实现过程极其困难,不推荐新手。这里楼主就不说A和B是哪家了,自己做攻略。
那这时候肯定还有人问了,Amex不是支持直接转点到全日空吗?为什么不推荐这么做,自己做攻略。
所以,最推荐的机票卡是Bilt = Citi = Amex > Chase = C1
- 其中Citi必开Custom Cash和Premier,
Double Cash看人现在Double Cash必开,不建议CFU
- C1考虑点数难用且只有国泰大部分人相对用得到,只考虑VX,薅完开卡奖励偶尔刷一刷即可
为什么Chase机票弱但和Citi画等号?因为有CSR啊
- Amex的点数上期已经讲过,点数来源主力不是通过刷卡,而是各种骚操作
那么这时候肯定就有人问了,Amex拥有最多的转点伙伴,能不能直接Amex全家桶+骚操作一年就能获得百万点数,是不是只搞这个就够了?
楼主回答,理论上可以,但不推荐。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代表着你放弃了Citi和C1,算下来并不值。而你如果先把Citi和C1开好,后续不影响你继续玩Amex。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慢慢来。而且你如果真的把NLL玩的炉火纯青,那你恐怕永远都出不了524了。
联名卡转点
另外楼主在这里提一手各大酒店联名卡,因为文章的信息里程来源都是基于各家银行自营的点数系统。
在这里楼主还是要强调联名卡的必要性及刚需性。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:申请联名卡代表你需要用他的服务,不然你申请干嘛?哪怕是薅SUB也要你去住店啊。所以这种情况其实并不适合大部分人。
在之前的联名卡介绍对比贴中楼主有提到,各大酒店都有属于自己的点数系统,且可以通过一定比例转给航司。不同于银行自营一般以1:1比例转换,酒店点数一般是以M:1比例转换,虽然合作伙伴更多,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值。
如果硬要使用酒店转点,只有万豪相对合算一点,一般比例为3:1,其他酒店就算了。我们可以简单来计算一下:入门信用卡Boundless只有3x的加油超市餐厅,如果拿来住万豪酒店,按照估值0.8cpp计算,仅有2.4%的回报。如果拿来转点,只有1x的回报。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使用银行的自营卡来攒点呢?联名卡日常攒点是很亏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楼主推荐如果不是刚需则先把日常卡备齐。
那应该怎么办?涨点速度相对比较快的方式还是靠住店。还是Boundless,住万豪酒店理论上最高可以达到17x,转点之后也有5.6x,这种是比较合算的。所以想使用联名卡,得保证你是真的刚需。
另外,酒店点数也可以通过银行点数获得。比如UR转万豪,正常是1:1,有时候有活动,送50%。但即使这样也比较亏:假设你有100点UR,转到万豪之后共有150点,在以3:1的比例转到航司,就变成50点了。你本来能以1:1的比例直接把UR转到航司,一番操作下来莫名其妙缩水一半。所以这种情况一般只适用于如果你需要订票但分差一点,千万别当主力搞。如果是住万豪,150点约等于$12(0.8cpp),鉴于成本是100点UR,这样只用出了1.2cpp的价值。所以即使额外送50%对大多数人不值,不过也不排除有大神能玩出花样,这里不展开讨论。
免责声明
实操案例YMMV,每个人的情况不同。内容仅作参考,有遗漏可补充和修正,不构成最后入坑建议。大家根据自己的坐标合理选择航线,关注里程来源,并且申请相对应的信用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