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居民美卡申请指南

【2025.07】1.0版本发布

简要介绍

楼主写了这么多信用卡攻略发现也有很多云居民在关注,虽然大部分攻略并不是针对云居民而生。那么既然考虑到很多人有需求,楼主还是稍微研究了一下的。那么不负众望这份针对云居民的攻略诞生了。

背景情况

凡是长期生活在美国之外玩卡的,统称云居民。如果再往下细分,也有分大陆和非美国的西方。如何定义后者?比如加拿大,澳洲,欧洲,新加坡等。

这些海外和大陆不同的是,主流的美国银行在这些地区也有服务。所以如果你在加拿大开了一张Amex卡,然后再回到美国开Amex,是可以同步信用记录的。那么当然如果你在大陆,由于和所有美国银行的服务不通,就得从头开始涨信用记录了。

不过根据楼主接触的案例来看,大部分的云居民还是以大陆为主。又或者是来美访问/留学一定时间,后续就不回美了。所以开卡建议以大陆云居民为主。

思路和原则

首先要考虑,作为一个云居民,为什么要玩美卡?一定得把自己的需求想清楚。如果就想拿返现的话,那么Boa的卡最适合你。如果还想进一步薅羊毛的话,则需要办理ITIN/SSN。

另外,卡肯定得没有FTF。基本上大多数云居民都以联名卡为主,基本集中在Chase和Amex。所以相比于之前楼主不提倡524,对于云居民来说反而建议拉满524。

省流结论

【不想申请SSN/ITIN】
第1个月:Boa蓝卡
第6-12个月:Boa旅行卡
第13个月及往后:Amex(可选)

【申请SSN/ITIN】
第1个月:Savor
第9个月:Boa蓝卡(可选)
第12个月:CSP
第15-21个月:Hyatt,IHG,Marriott
第24个月 UAC
第27个月 Amex Hilton(可选)
第36-48个月 Venture X

前言

自从楼主写第一篇信用卡攻略开始本来也不是针对云居民的,但一路走过来发现云居民不少,也接到过许多求助。考虑到大家仍然有需求,那么楼主就做了一圈功课,把这份迟到的攻略补上。

考虑到云居民普遍跟本土居民不太一样,他们对美卡的理解可能是两个极端:要不就是非常懂,要不就是对其一无所知。那么这份攻略楼主也讲一些关于美卡的要点,如果你正在犹豫要不要入坑,不妨参考一下本文。

提前说一下,你可能会看过楼主之前写的两版文章《两年速通美卡》。那么这份攻略将与之前不同,楼主将推翻之前主张的结论并且给云居民带来更加合适的方案。

推荐思路

由于云居民和本地居民不一样,所以开卡策略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。其中,云居民几乎只能选择无FTF的卡,而这大部分都是有年费的。相较于本地居民开无年费的返现卡几乎没有性价比。所以本文的推荐思路主要集中在,银行自营的旅行卡和联名卡,而联名卡又主要分航空卡和酒店卡。

联名卡方面,在国内用的多的肯定是酒店卡,各大酒店集团在国内挺好用的,选择很多。而航空卡整体而言比较鸡肋,因为云居民几乎很少用到美国国内飞行,美卡的积分也不能兑换国内航司航线。那么大部分人能用到的需求就是国际航班,比如中美,中日,这点待会会再提到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航空卡,只有以美国为主的航司,在美国发行的信用卡福利较好。其他不是以美国为主的航司,比如国泰,大韩,全日空等,虽然在美国有发行信用卡但整体福利一言难尽,还不如使用银行点数转点出票。

要求前提

对于云居民来说,玩美卡是有前提的,需要SSN/ITIN。不像本地居民,楼主已经默认了所有人有。当然也不是所有银行都需要SSN/ITIN,但是如果想玩转美卡的话,就必须有。那么在细节分析中,楼主将分开讨论。

推荐组合

结论也有在正文中列出。相比于本地居民能在两年内速通美卡,云居民需要将战线拉得更长。一方面有一些卡确实很难下,另一方面云居民选择受限。

时间线方面,楼主不能给予一个准确的月份,而是给大家一个时间区间作为参考,只需要在这个区间内完成开卡任务就行。

如果你不想申请SSN/ITIN:
第1个月:Boa蓝卡
第6-12个月:Boa旅行卡
第13个月及往后:Amex(可选)

如果你想申请SSN/ITIN:
第1个月:Savor
第9个月:Boa蓝卡
第12个月:CSP
第15-21个月:Hyatt,IHG,Marriott
第24个月 UAC
第27个月 Amex Hilton(可选)
第36-48个月 Venture X

细节分析

如果你不想申请SSN/ITIN

第1个月:Boa蓝卡

当下阶段,只有Boa和Amex这两家银行开卡不需要SSN/ITIN。所以如果你不想申请,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选择只能在这两家银行之间展开。

但是无论怎么说,第1张卡还是推荐从Boa开始,而不是Amex。楼主之前强推的红卡因为有FTF,所以这里就不推荐了。反倒是1.5x所有的蓝卡非常推荐,非常适合国内一卡流,且无FTF。

值得一提的是,Boa需要你亲自赴美,并且到线下网点开卡。

第6-12个月:Boa黑卡

如果你坚定了不想申请SSN/ITIN的道路,再加上有旅行需求,那么第2张卡仍然适合Boa,因为美卡有各种隐形福利(包含旅行福利和购物福利,详细见上篇帖子)。虽然Boa三张无年费的卡没有任何福利,但是两张有年费的黑卡/旅行卡多多少少还是有提供一些福利保障。如果你使用美卡购买国内航班晚点了,那么可以向信用卡保险公司提出赔偿。

返点结构方面,没有任何特色。Boa除了红卡都有1.5x所有。

第13个月及往后:Amex(可选)

除了Boa,Amex也不需要SSN/ITIN。但是但凡你有做一些研究就会发现,Amex的卡非常Coupon化,在美国都有人吐槽很难用,更别说在国内了。所以绝对不推荐自家的Green/Gold/Platinum。

如果有大量住酒店的需求,可以考虑一下Amex联名的万豪中高端卡,以及希尔顿卡。其中持大聪明(Marriott Brilliant)就送白金会员,另外Aspire也被称为一大神卡。当然前提是你有住店的需求,各大酒店集团在国内还是很不错的。

除此之外你的美卡之路应该到此为止了,欢迎补充。

小结

云居民玩美卡,你一定要想清楚你需要什么。如果你不想办理SSN/ITIN,那楼主觉得你的目标应该不是玩透美卡,而是单纯的每笔消费赚点返现,那么你开完第1张卡蓝就够了,没必要往后进行。

如果你想申请SSN/ITIN

第1个月:Savor

如果你可以申请SSN/ITIN那么选择就会比之前多一点。大部分云居民在美的信用记录起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:赴美线下开Boa,或在国内递交C1押金卡的申请,当然来美线下也可以申。

那么与之前不同的是,第一张卡楼主更加推荐Savor押金卡。虽然C1是渣行,但他是唯一一个银行所有的卡都没有FTF,自然也成为了大家的首选。另外提早发展跟C1的关系也很重要,有助于后续下卡。

值得一提的是Savor总体的返现结构也比Boa给力一点。国内大型连锁品牌比如山姆可以刷出Grocery的3x。

第9个月 Boa蓝卡

这张卡是可选的但楼主也推荐大家搞,而且这张卡是楼主认为在美成本获取最低,在国内最好用的卡。9个月的信用记录应该可以下这张卡了,能多拿一个开卡奖励的同时也多了一个一卡流结构。对于国内MCC编码混乱的情况下一卡流结构最省心了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Boa仍然需要赴美申请。

第13个月:CSP

作为神卡之一怎么能少得了CSP呢?相比较于其他的卡,楼主也推荐很多本地居民出国旅游时刷这张卡或者随身带着,不会乱封控。那么对于云居民来说更是必申的一张卡。

一年信用记录左右,只要你在这一年内操作得当,那么下这张卡基本就没什么问题。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你不打算赴美,茶色对新客户特别容易封控,尤其你还不在美国。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做好拉锯战的准备:不停的打电话和递交材料。在网上能收到过非常多相似经历和应对的办法,推荐先研究一下。

第16-21个月:Hyatt,IHG,Marriott

下完CSP之后,与之前楼主推荐立马转Citi不同,这里推荐拉满524。首先不推荐云居民搞Citi,这点待会会提到。另外云居民真正想玩转美卡,感兴趣的肯定是各类联名卡,有FTF的日常返现卡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意思。

茶色也是同时发行了美国三大酒店集团的卡,再加上这些酒店在国内很好使(在美国反而不好使),所以极力推荐大家申请。万豪方面,高端卡被Amex占去了。所以如果你需要白金会员那就考虑用大聪明替代(最好放在UAC之后申请)。

申请茶色的卡,大家要记住一个点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慢慢来,如果下太快很容易被银行Sha。所以在这里时间线被拉得很宽,只要在第21个月前下完这三张卡即可。另外楼主推荐的间隔是茶色的卡申请间隔是三个月左右(毕竟完成开开奖励的时间也是三个月),申请最后一张卡时需要MDD(如果你前面没有申请Boa蓝卡则不需要MDD)。

第24个月 UAC

现在你有大概两年信用记录了,524也满了,那么茶色毕业了。UAC仍然是一张非常优秀的卡,非常值得一个卡槽,对于小银行USBank来说两年的记录也刚刚好。

第27个月 Amex Hilton(可选)

如果可以,Amex的卡永远是最后下。因为下卡难度最低,而最佳的策略永远是把比较难的卡先下。如果先下了简单的卡,到后面比较难下的卡就下不下来了,这个逻辑都懂了吧?

Amex联名卡没有茶色多,有一个万豪的中高端卡和希尔顿。如果需要万豪白金会员或者经常住希尔顿,可以考虑在这个时间点下Amex。另外仍然不推荐自家的Green/Gold/Platinum,刚刚已经提到过。

第36-48个月 Venture X

该来的还是来了。已经官宣砍过福利,反正楼主是认为在北美地区已经不值得申请。但是对于云居民来说就不一样了,PPS在亚洲比较好用,而且你需要Saver + Venture的组合。

这张卡的特点就是出了的难下。楼主总结了一点就是首先申请的卡必须有一定长度的信用记录,然后你的手上还不能有太多的卡。那这不就逼你在信用记录的前几年不能开太多的卡吗?所以楼主的时间线从第27个月直接跳到了第36个月,然而即使是这样三年信用记录可能还下不了,有可能要4年,所以你一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档期,这是没办法的事。

如果你觉得不需要Venture X,可以考虑一下Venture甚至是没有年费的Venture One,至少把这个组合凑齐。不过很明显后两者肯定没有前者性价比高,但也是无奈的办法。

小结

可以看见在这一套组合中最难下的就是Venture X了。如果能下,那么你的美卡就开的差不多了,后续可以各种Amex NLL随便你整。没有什么技巧,就是需要时间和耐心。

另外每家酒店集团都有无免费的卡可以降级(除了Amex发行的万豪,你必须得刚需白金),如果酒店住的不多,那么一年后降级肯定是最好的选项。千万不要关卡!

组合分析

这套组合同时也能满足中美航班需求,主力就是C1可以转国泰,UR辅助,转CA/UA。考虑到如果大部分时间在国内的话,美航空卡的作用很有限,当然也取决于各人需求。如果有需求的话,后续可以考虑开AA和AS,性价比也很高。

另外不推荐Citi的原因,原因之一就是封控比较迷,第二也没啥太大作用。毕竟没有FTF就Strata系列,但是3x餐厅可以用CSP代替,Grocery可以用Savor代替,加油可以用UAC代替,国内的加油站不支持外卡吧?所以Strata系列定位就有些尴尬,对于云居民来说并不是刚需。

另外楼主在这里提几张2%类别的卡:

那么从这几张卡看来,他们都是2%返现,主打在国内一卡流的卡,也就是应付日常消费而已。那楼主的建议还是看需求吧,毕竟花人民币以美元结算0.5%也差的不多。

结语

无论如何,再无脑的组合,也要确保满足自己的消费结构。希望大家在申一张卡前权衡利弊。

虽说申请信用卡的目的是将奖励最大化,但是其实是指在你的消费能力范围内的奖励最大化。如果一味的追求点数奖励和报销,从而陷入消费陷阱,是非常不值得的。记住,你只是游戏的参与者,而不是规则的制定者。

信用卡的操作远不止于此,还有更多高端的操作,本合集的攻略贴仅仅是入门。如果你有心思研究,那么信用卡肯定能够给你带来很高的价值。

免责声明

每个人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,内容仅供参考。拒绝任何一切以偏概全,指责内容,但欢迎交流想法。

本贴只提供针对信用卡申请的一般建议,时间线仅供参考,不构成最终入坑理由和法律建议,仅供参考。

XHS原文章

http://xhslink.com/m/8l8Y92mahxh